
孟昶
孟昶[chang](919年―965年7月12日),初名孟仁赞,字保元,祖籍邢州龙岗(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),生于太原(今山西太原西南),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,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。
为政举措
儒学贡献
儒家的经典,从春秋战国至南宋时期,形成了“十三经”的硕果。期间,五代时蜀主孟昶有他独到的贡献,刊刻了“十一经”,即在唐朝时“九经”(《易经》、 《书经》、《朱熹以《礼记》中的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并列,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《四书》,并为官方所认可,《孟子》正式成为“经”。由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经典的地位。
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。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轶事典故
春联
春联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民俗相结合的产物。通常认为春联始于五代。《蜀梼杌》载:“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,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,以其词非工,自命笔云: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”这大概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。
964年春节,孟昶作此联,965年,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,将孟昶等掳走,同时委用了吕余庆去做成都(原是后蜀的都城)的地方长官。另外,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(960年)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“长春节”,即所谓“圣节”。孟昶降宋之时,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。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,还是预先知道,今亦不可考了。不过,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
家庭成员
父母
父亲:后蜀高祖孟知祥
母亲:李氏
后妃
张太华
贵妃徐氏(花蕊夫人),徐国璋之女
昭容李艳娘
子女
儿子
长子 皇太子孟玄喆
次子 褒王孟玄珏
幼子 遂王孟玄宝
女儿
孟氏,嫁伊审征之子伊崇度
孟氏,嫁韩保正之子韩崇遂
孟氏,嫁赵崇韬之子赵文亮
凤仪公主孟氏,嫁李昊之子李孝连
生平
出生太原
孟昶,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。母亲李氏,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,李存勖将李氏赐给了孟知祥。公元919年(后唐天祐十六年,天祐为唐朝年号,李存勖沿用)十一月十四日,李氏在太原(今山西太原西南)生下孟昶。当孟知祥镇守蜀地时,孟昶与母亲李氏随孟知祥的正妻琼华长公主一同进入蜀地。孟知祥任两川节度使时,以孟昶为行军司马。
登基为帝
公元934年(后唐清泰元年)正月,孟知祥称帝,任孟昶为东川节度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同年七月,孟知祥病重,七月二十六日,立孟昶为皇太子,代理朝政。当晚,孟知祥去世,秘不发丧,枢密使王处回连夜到司空、同中
纪君祥 [元] (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),元代杂剧、戏曲作家。字、号、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,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,名一作纪天祥。大都(今北京)人,与李寿卿、郑廷玉同时。作有杂剧6种,现存《赵氏孤儿》一种及《陈文图悟道松阴梦》残曲。
李贽(1527~1602),汉族,福建泉州人。明代官员、思想家、文学家,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。李贽初姓林,名载贽,后改姓李,名贽,字宏甫,号卓吾,别号温陵居士、百泉居士等。历共城教谕、国子监博士,万历中为姚安知府。旋弃官,寄寓黄安(今湖北省红安县)、湖北麻城芝佛院。在麻城讲学时,从者数千人,中间还有不少妇女。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,最后被诬下狱,自刎死于狱中。其重要著作有《藏书》、《续藏书》、《焚书》、《续焚书》、《史纲评委》。他曾评点过的《水浒传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浣纱记》、《拜月亭》等等,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。
贾充(217年—282年),字公闾,平阳襄陵(今山西襄汾东北)人,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,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。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。贾充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,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。晋朝建立后,转任车骑将军、散骑常侍、尚书仆射,后升任司空、太尉等要职。更封鲁郡公。咸宁末,为使持节、假黄钺、大都督征讨吴国。吴国平定后,增邑八千户。太康三年(282年),贾充去世。西晋朝廷追赠他为太宰,礼官议谥曰荒,司马炎不采纳,改谥为武。有集五卷。
曹髦(241年11月15日-260年6月2日),字彦士,豫州沛国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,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(公元254-260年在位)。魏文帝曹丕之孙,东海定王曹霖之子,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。曹髦擅长诗文,传世文章有《伤魂赋并序》、《颜子论》等。好儒学,曾于太学就经义提出若干问题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音》(失传)。通绘画,有《祖二疏图》《盗跖图》等,唐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目曹髦为中品。
(423—458)南朝宋琅邪临沂人。王弘子。临川王刘义庆婿。早慧,宋文帝以为太子舍人。性好游猎,历宣城,吴郡太守。孝武帝大明中,以归顺功,封宁陵县五等侯,累迁中书令。自负才地,以不得宰相为恨。曾辱宠臣颜师伯及路太后侄孙。帝遂因高阇谋乱事陷之,下狱赐死。